【導讀】從設計的角度談設計,從建筑的角度談照明,這或許是很多老師選擇的角度。如果我們要談得更深入呢?還會有什么角度能讓我們醍醐灌頂嗎?這里胡國劍老師從他研究的視知覺角度談照明設計,把光如何被視覺神經(jīng)接受,最后形成我們的情緒入手,角度獨特刁鉆。
胡國劍老師的課程另辟了蹊徑,從他研究的視知覺角度談照明設計,把光如何被視覺神經(jīng)接受,最后形成我們的情緒入手,角度獨特刁鉆,像個獨步武林功夫了得卻神秘莫測的高手。
“嚴格意義上來說,我們設計的不是照度,而是每個空間不同立面的亮度。”
我們在討論照明方案的時候,對觀感的舒適性程度衡量談及甚多,但這只是知其然的表面而已,而要知其所以然,這門對視知覺研究的課程你一定不能錯過。
太多知識隱藏的奧妙,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,恍然大悟。
上次我們談及了照度標準值的制定是根據(jù)視知覺效用,那么這次我們來看看,那些不同的照度數(shù)值之間,會構成何種關系,對于照明設計而言,為何其中有設計“倫理”的存在?
我們先來看看暗適應和明適應的關系:
明適應和暗適應
當人長時間在明亮環(huán)境中突然進入暗處時,最初看不見任何東西,經(jīng)過一定時間后,視覺敏感度才逐漸增高,能逐漸看見在暗處的物體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暗適應(dark adaptation)。
相反,當人長時間在暗處而突然進入明亮處時,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,不能看清物體,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復視覺,這稱為明適應(light adaptation)。
[page]圖:我們能明顯從上圖看到,從明入暗適應時間長,從暗到明的適應時間短(紅色框內)。這些感覺我們也能在我們日常生活經(jīng)驗中找到感覺。
理論上解釋的話,暗適應是人眼在暗處對光的敏感度逐漸提高的過程。一般是在進入暗處后的最初約7分鐘內,人眼感知光線的閾值出現(xiàn)一次明顯的下降,以后再次出現(xiàn)更為明顯的下降;大約進入暗處25-30分鐘時,閾值下降到最低點,并穩(wěn)定于這一狀態(tài)。
據(jù)分析,暗適應的第一階段主要與視錐細胞視色素的合成增加有關;第二階段亦即暗適應的主要階段,與視桿細胞中視紫紅質的合成增強有關。
明適應的進程很快,通常在幾秒鐘內即可完成。其機制是視桿細胞在暗處蓄積了大量的視紫紅質,進入亮處遇到強光時迅速分解,因而產(chǎn)生耀眼的光感。只有在較多的視桿色素迅速分解之后,對光較不敏感的視錐色素才能在亮處感光而恢復視覺。
照明規(guī)劃的專業(yè)“倫理”體現(xiàn)
那么問題來了,所謂照明規(guī)劃的“倫理”,體現(xiàn)在哪里呢?體現(xiàn)在專業(yè)性上,舉個典型的例子:
下圖是一個劇院(電影院)的照明設計分析:
請試想,室外的照度通常達到的范圍是多少?晴天時高達100,000lx,劇院或影院呢?如果僅僅開啟安全照明時不會超過10lx,我們假設室外是10,000lx,觀眾走到10lx的影院室內,這過程中眼睛承受了1000倍的光照度級別差別。
從暗適應的理論來看的話,1000:1的光照度級別的差異適應,普通人可能要經(jīng)歷1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。
[page] 那么這種情況下,優(yōu)秀的照明設計師應該做什么?
優(yōu)秀的照明設計師就應該判斷,在觀眾從戶外進入劇院室內時行走的路線,入口、門廳、過道、走廊等,應該如何在不同的位置進行不同級別照度的照明規(guī)劃,用不同的照度過渡去幫助觀眾逐步構建視覺的舒適度。
圖:常規(guī)情況下的一些可視度范圍,暗視覺、中間視覺和明視覺。
對于上述影院/劇院的例子,我們談論的明暗只是舒適與否的問題,但在有些情況下,明暗之間涉及的就是安全的問題,譬如隧道照明:
圖:當駕駛員從外部忽然進入隧道時,暗視覺效應使得隧道入口段的照明應該比中斷更亮,而明視覺又使得出口段應該比入口段稍暗。
因此,在理解不同的照度值意義之外,更要理解明暗之間對人的視覺影響效用所在,這應該說是照明設計師的專業(yè)倫理。